
分享我們如何讓小孩吃中藥的歷程。
2歲2個月的雪花,最近開始嘗試吃中藥了。起初是為了調整異位性皮膚炎,原本想循序漸進地讓她接受中藥,所以一開始並沒有強迫。
早在看中醫前,她不小心吃到了爸爸咳嗽的西藥粉,一小粒而已,甜甜的很像糖果,這讓她對藥有了很好吃的錯誤認知。正好我與外婆這陣子都開始在看中醫調理身體,想著既然她都要陪我們去了,那不如她也看看吧!帶著輕鬆好玩的態度,我們試著邀請她
「我們一起去看中醫!媽媽要看、阿罵也要看,看完就可以拿我們各自的藥喔!阿罵有阿罵自己的、媽媽有媽媽自己的,雪花也有自己的唷!」
一聽到有專屬於自己的中藥,她開心極了!
去之前當然也不忘跟她講解看醫生是為了要讓身體變好,中醫沒有打針不會痛,讓醫生摸妳的手把脈,一下就好了,總之她很期待。而看的過程也非常順利配合,她拿到屬於她的中藥了,非常開心。
而剛開始的兩包也因為她覺得好玩,所以很厲害的學大人吞粉配水吃完了。但她也很快認知到-不好吃。其實醫生開給她的藥算好吃的了,因為是小朋友,所以加了甜甜會回甘的口感,整體聞起來也很像中藥湯,很好喝的感覺,但一定也有些苦味。
她開始不願意配合吃藥。
粉狀的直接吞、混合在水裡喝下去、吃完有一顆冰糖、邊看電視邊吃…用了一些方法,即便她很喜歡吃冰糖,但仍依然不願意吃下中藥。
這樣溫吞沒展近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,她感冒了。
這次不是柔性方式的勸導,是必須強迫執行。
我們選用了一直都很喜歡的知母時餵藥器,將中藥融在溫水裡餵食。但兩歲的她力氣很大,沒辦法再用小寶寶時期的餵藥姿勢架著,每次餵藥都像再戰鬥,我先坐在地上,讓她躺在我身上,我用腳架住她的腳,能夠更好的固定住她。吃完後會給她一顆冰糖當作獎勵。

她當然哭得要死,每次吃完我們身上也都沾滿了中藥,一天兩次的餵藥,我也很痛苦。
但生命總會找到出路。
她從一開始的不願意吞嚥,到開始發現拒絕只會讓她更不舒服,因為他含在嘴吧裡也會被我強制仰頭吞進去,所以每次吃藥都有感覺更順利了一點。
多一點溝通,就能離成功更進一步
從孩子出生開始,我們就不停的練習如何溝通。
同理與敘述狀況是第一步「我知道很難吃,中藥苦苦的,而且被我強迫吃一定讓妳很不舒服。」
每當我同理她時,她也會附和著她覺得她很不喜歡。除此之外,更重要的是我會提醒她
「我覺得如果妳願意自己吃會比較舒服一點」「妳也可以試著想想看有甚麼其他的吃藥方式呢?」
起初幾天,這些問題她都是沒有回應的,只會一直不停的抱怨不舒服與難吃,但吃完後得到的冰糖又讓她很開心。大概在第三天的時候,開始有了些許的變化。
「媽媽,我想邊吃中藥邊看電視。」她第一次主動提出了想法。只是很可惜並沒有成功,她跨不出心裡的坎,這次她依然被我強制灌藥。
我試著鼓勵她說:妳今天有試著自己想了辦法,我覺得妳很棒喔!但妳還是沒辦法接受中藥的味道對不對?妳可能需要多一點勇氣!沒關係,我們明天再練習,或是妳可以想想有沒有甚麼其他方式。
隔天,我們又有更新的進步,「也許我沾著粉,一點一點吃會好一點!」她在吃藥前又主動跟我提了她的想法。
我們詳細討論了一下,決定用筷子讓她沾著吃,她似乎開始能接受,每吃一口就配著一大口水,但媽媽覺得很累,不知道要吃多久…

就這樣持續了2-3次的吃藥,至少我覺得是進步了,他願意主動開口,而我也不用用蠻力架著她。餵她吃中藥時,我放空把玩著藥粉,突然發現沾著口水的藥粉能夠捏成固態!感覺十分有效率!一開始我是想辦法讓筷子上的粉越來越多,到後來我乾脆直接於把藥粉捏成餅狀,丟進她嘴巴!我們好像找到共識了,她越來越能接受這樣的方式,嘗試了兩天的改良後,我們吃中藥越來越順利,不用我強迫餵她,她也能靠自己吃下去。也因為她覺得中藥很難吃,吃完一包中藥她也能喝完一個水壺的水,趁機多補一些水分,是意外的收穫!

中藥餅怎麼捏?
1.用筷子沾水,滴2-3滴在藥袋裡
2.隔著袋子開始捏成餅
3.丟進小孩嘴巴,記得提醒她喝水
完成啦~快的話大概4-5口就能吃完了,連我媽都說我怎麼能捏的這麼紮實,我自己則是很享受捏的過程,蠻好玩的….
這樣鬆散、水份少一點的捏法,對雪花來說比較能接受,我們也嘗試過水加多一點,捏成更紮實的圓,她就直接吐了。
每個人小孩喜歡的方式都有不一樣,也與其他中藥媽媽聊過,有小孩是喜歡把中藥用水融化,放到針筒裡面自己慢慢推著吃,小孩覺得很好玩,但雪花反而不喜歡吃液態的藥,西藥的藥水也是。
慢慢溝通,也許能夠找到符合自己小孩的方式,也因為是一起討論出來的結果,小孩也更能接受喔!
吃中藥前如何溝通呢?
1.每天提醒及預告:等等吃完飯要準備吃中藥囉!一天只需要吃兩次,天空亮的時候一次,天空暗的時候一次
2.深深的同理:我知道中藥苦苦的不好吃,被我強迫也一定讓妳很不舒服
3.訂定適當的規則與獎勵:當然要以她喜歡並且是稀有的事情為主,我們是吃中藥的時候可以看電視(平常不常看),吃完可以吃一顆小小的冰糖(除了吃中藥外,都沒有給過她)
4.幫她準備好她需要的東西:水壺、冰糖,把水壺放在她手上,隨時提醒她覺得不舒服隨時可以喝水。其實她並不知道喝水能夠緩解她的不適,所以每次當中藥進入她口中,她露出痛苦的表情的時候,我都會提醒她要喝水
不管用什麼方式,記得要堅持不放棄。小朋友適應力其實很強,生命總會為自己找到出路,他也該學會有些事情是無法妥協,但也許可以溝通討論,每一次的事件,都是讓大人與小孩練習如何彼此溝通與學習。
有些話可以這樣說….?!
大人講話很重要,少一點嚴肅,多一點同理與解釋也許會更好
綜合上述,統整分享一些我覺得不錯的句子
「中藥不是讓妳吃好吃的,是吃讓妳健康強壯的」
「中藥吃起來好苦,但我覺得妳的吃完後嘴巴好像會有一股甜味耶!這叫回甘~」
「我相信妳一定很不舒服,如果今天換成是我被餵,我也很不喜歡」
「我的中藥也不好吃,我也不喜歡吃,但我很勇敢所以我吃了,妳也可以跟我一樣勇敢!」
「妳最近鼻水是不是有少了一點呢?」
「妳也可以想想甚麼樣的方式能讓妳更舒服?」
不論是多大的小孩,甚至是大人,都需要被同理。
偶爾丟些問題讓他們思考,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唷~
邀請她一起討論,甚至是一起觀察吃完藥後身體的變化,久了她也會知道,雖然不好吃,但真的不舒服的時候,吃藥能幫助他舒緩她的不適。
希望這個分享能幫助到大家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