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靜

重複上面的循環後,在帶回房間冷靜的時間裡,我持續思考他真正在意得點是什麼,突然想到,也許是平常睡覺的時候他會玩我的眼鏡,即使丟我也沒有制止過,也許他在意的是平常都不會怎麼樣,為何今天突然不可以,我似乎突然明白了。

待她情緒恢復後,這次我先不提眼鏡。
「你摸摸看床,是不是軟軟的好舒服?」他摸了一下沒說什麼。
「你要不要去摸摸看地板,地板摸起來硬硬冰冰的。」
「你是不是覺得平常都可以丟媽媽眼鏡,為什麼今天突然不行?軟軟的床,雪花平常喜歡在床上玩撲倒、跌倒的遊戲,在床上跌到是不是都不會痛?」他看著我,不同於先前一直喊不要,這次她沒有反駁也沒有認同。
「地板好硬,你在地板跌到的時候是不是也會痛痛?所以如果你丟眼鏡在地板上,眼鏡也會痛痛,甚至是壞掉。」
我試著用了各種不同的比喻告訴她,相較於先前,他沒有執著於反抗說著一樣的話,大多聽我說,偶爾會回答,當下我也明白我可能猜對了,而這次才是我們真正的心意想通與解決問題。

「那你下次還要丟媽媽眼鏡嗎?」
「不要丟!」他沒有一絲委屈,用著理所當然的語氣回答我,我知道她也明白了。

然後我當然也在不同的時間點問了她好幾次,媽媽的眼鏡可以丟嗎?她依然回答著不可以,語氣沒有一絲委屈。

結論

我想說的是,育兒的日常我們與孩子都在學習。會打出這麼長一篇,也是想表現出最真實的育兒日常之媽媽內心劇場。這次前前後後鬧了兩個多小時,過程中一定也有不是這麼恰當的時候,我也在練習、拿捏分寸以及學習與他溝通。

雖然是全職媽媽,但我也不敢說自己多了解她,而她也還在學習與成長,更多時候是需要大人去引導她,引導的過程中,我們也只能像柯南一樣,從事件、環節、習慣,去推測出原因,不斷的碰撞與猜測,不斷的引導與思考,讓我們之間能夠越來越有默契。

而情緒發展的階段,除了無法像大人一樣控制自己的情緒外,更多可能是不知道自己怎麼了,或是不知道怎麼表達。這時候其實很需要大人幫他表達出來,他才能慢慢理解。

#先解決情緒才能解決問題
不管大人小孩其實都是,所以我試著同理他,也不認為他哭是不對的,反而他必須要有她發洩到管道,必須從每一次的經驗中,慢慢去學習體驗自己的各種情緒與如何收放。這也是為什麼我不希望旁人插手,因為一旦被抱走了,被哄開心了,那他永遠都學不會如何靠自己來平復自己,甚至會耍賴,不去解決問題。

而育兒有很多方式,重要的是
#別人在教小孩的時候真的不要管
一人一句只會讓小孩混亂,也會讓她有機會選擇最舒服的方式去逃避。

我認為用簡單的句子直接拒絕旁人的好意,是最簡單的方式。先解決當下的事情,事後我們再來慢慢解釋為何要這樣做。如果遇到比較強勢的長輩,有可能是我們表達的語言不夠堅定,讓對方覺得你不行,又或是對方真的比較有想法,那遇到同樣知道該怎麼做的我們,我會選擇直接抱著小孩離開現場,不需要在當下還與其他人爭執,一樣我們把每件事區隔開來,事後再來解決大人的事情。再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,面對跟我一樣容易想很多的朋友,我想告訴你們有時候我們真的不需要顧慮太多。

而很多事情我們盡力就好,不要強迫給自己過高的期待。因為他的眼淚他的生氣他的委屈,也是堆疊出讓他慢慢學習適應這個世界。

#然後雪花這幾天因為不同的事情每天都在崩潰🙄
#脾氣大到兩個阿嬤都不適應
#媽媽們記得深呼吸#記得放空🤣
#不要被小孩得情緒牽著走